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人数 录取率排名  > 独家: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录取率、录取集中度大排名

独家: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录取率、录取集中度大排名

高校录取人数排名

2017年,全国95所重点高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9502名新生,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录取了超过300名新生,达到338人。

郑州大学以录取280人排名第二,另一所上海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则因录取243人排名第三。

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和山东大学则分列录取人数第3-10名,其中,仅有山东大学录取人数(199人)未达到200人。

(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制作)

各省录取人数排名

首先,从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人数来看,河南是唯一一个贡献超1000名被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新生的省份,其录取人数(1654人)是第二名山东省的近2倍,领先优势比较明显。

除河南外,山东、四川、安徽、河北、湖南、江苏、江西、湖北、陕西等省份考生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进入大学的人数也比较多。

其次,从通过初审的考生人数来看,有16个省份贡献了超过1万名通过初审的考生,其中,河南更有6.2万名考生通过高校初审。

这让河南在生源地录取人数和初审人数两方面都是全国最多的,但如果计算从通过初审到最终被录取的考生成功率(即计算“录取人数/初审人数”),河南就不是全国最高的。

在录取成功率方面,全国最高的是广东省,高达6.15%,辽宁(3.53%)、西藏(3.46%)的考生成功率表现则紧随其后,分列第2、3名,而青海考生成功率(0.96%)尚不足1%,排名垫底。

(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制作)

考虑到各个省(区、市)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不同,直接以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多寡来判断该计划贡献程度有失公允,我们又尝试通过比较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和当地当年高考人数(即计算“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高考人数),来真正考察高校专项计划对当地高考公平的贡献率。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尽管青海的考生成功率排名垫底,但当地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在当年该省高考总人数之中的占比(0.35%)却是全国最高,这说明,高校专项计划对青海考生的帮扶力度较高。

注:各省高考人数来自阳光高考网(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

02

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率排名

在前文分析生源地考生录取人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借助考生成功率这一数据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高校专项计划的竞争情况。

但若要更为准确、全面地理解竞争情况,我们还需专门从录取率切入进行分析。

鉴于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如高校会在高校考核后认定一些学生成为资格生,给予他们录取优惠政策,如果考生高考成绩满足优惠条件且按要求填报高校志愿,就能被学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我们尝试引入两个概念:

一是“入选资格率”,即“被认定为高校专项计划资格生的考生人数/通过初审的考生人数*100%”,以此分析有多少通过初审的考生,能继续通过高校的考核。

二是“资格录取率”,即“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人数/被认定为高校专项计划资格生的考生人数*100%”,以此分析在通过高校考核的考生中,最后志愿报考该院校且分数达标从而被最终录取的考生比例。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近9成高校(88.1%)的资格录取率不足50%,甚至于有4成高校(45.2%)的资格录取率还不足10%。显然,这恐怕不能说明我国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效率足够高效、效果足够精准。

只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11所高校的资格录取率超过50%。

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资格录取率更是超过80%,占据前三名。

与低资格录取率相比,高校的入选资格率相对比较高,仅有3成高校(31.2%)入选资格率不足9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20所高校的入选资格率更是高达100%。这是因为这些高校并未给通过初审的考生安排高校考核环节,考生只要通过材料初审,就成为资格生。

总体而言,一半左右高校都呈现出入选资格率较高、但资格录取率却较低的态势。原因可能出在,一是很多资格生的高考成绩不够理想、未达到学校录取要求;二是也有一些资格生在最终填报高考志愿时未填报给他(她)认定资格的高校,或未按高校要求填报志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东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入选资格率和资格录取率都还相对较高。

注:由于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并未公布所有通过初审的考生信息,所以并未出现在下文的录取率排名中。(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制作)

03

高校专项计划录取集中度排名

高校录取集中度排名

高校录取集中度是指各高校在全部省(区、市)录取的集中程度,反映了各校高校专项计划的录取辐射范围。

如果某高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来自全国所有省(区、市),则说明该校的录取集中度较低,辐射的地域范围较广;而如果某高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只来自一个省(区、市),则说明该校的录取集中度较高,辐射的地域范围较窄。

从数据结果来看,95所具有高校专项招生资格的高校中,有10所学校的2017年高校专项计划生源来源省(区、市)不足10个,录取集中度较高。

其中,四川农业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生源地仅集中在1个省,两所学校当年分别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90名新生和280名新生,录取学生数占该校在相应省(区、市)普通本科全部录取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和2%。

这一比例在所有具有高校专项招生资格的高校中并不算高,很多高校通过高校专项计划招收的学生数量占该校在全省录取新生的比重一般都在30%以上,甚至高于50%,而且多集中在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在甘肃省的该项指标比例为33.33%,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在辽宁省的该项指标比例为35.71%和71.43%。

这说明,尽管四川农业大学和郑州大学录取集中度较高,但高校专项计划的贡献度并不太高。

录取集中度最低的是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4所高校,他们在2017年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了分布在28个不同省(区、市)的新生。

在这方面,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8所高校也表现不错,他们的2017年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生源地也达到了27个省(区、市)。

(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制作)

各省录取集中度排名

各省录取集中度是指各省(区、市)考生在全部具有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资格院校的录取分布情况,如果某省被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分散在95速院校,则说明该省的录取集中度较低,而如果某省被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考生均集中在1个院校,则说明该省的录取集中度较高。

为直观显示各省录取集中度,我们统计了各省(区、市)的“0录取院校数”,即计算某省考生未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覆盖的高校数量。“0录取院校数”和录取集中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0录取院校数”越多,说明该省录取集中度越高。

鉴于2017年有95所高校实施高校专项计划,我们初步假定,一个省(区、市)的“0录取院校数”应在47个以内才算基本合理,结果显示,大部分省(区、市)都在合理区间内,只有广西、宁夏、吉林、海南、广东、西藏等省(区、市)的“0录取院校数”多于47个。

其中,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整体教育水平不高的西藏的“0录取院校数”最多,达到74,而位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大省广东在“0录取院校数”方面仅次于西藏,海南则排名第3。

由于缺乏报考人数数据,我们尚无法确定,是否是因为西藏、广东、海南等地考生只报考了少数高校专项计划高校,才导致当地“0录取院校数”较多。

与这些省(区、市)相比,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的“0录取院校数”较少,录取集中度较低。

其中,2017年只有1所高校未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河南生源,仅有3所高校未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山东生源。

(来源:教师微笔记编辑部制作)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陶雪婷 许路阳

一读EDU编辑部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